隧道三维激光扫描综合监测系统
为首个针对在建隧道各关键施工工序的点云数据处理与成果展示的一体化综合信息管理云平台。以服务于建设单位、总包单位、施工单位为主,兼顾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相关参考,真正实现了“数据采集--原始数据上传--数据处理--成果报告--预警反馈”一键指令性完成,减少人为参与过程;原始数据上云,即测即处理,成果实时展示,高效、全面、稳定、可靠的全过程一体化智能云平台。
主要功能
辅助决策管理功能
开挖断面分析、初支断面分析、二衬断面分析、厚度分析、钢架识别
预警处置、报表管理、数据管理、成果输出、数据存档
  • 轴线偏差分析界面

  • 钢架扫描界面

  • 大屏监控界面

  • 数据项目界面

  • 开挖断面分析界面

  • 初支断面分析界面

  • 二衬断面分析界面

原始数据秒级上传,即测即处理: (1)前端轻量化展示,摆脱硬件束缚; (2)算法模块化管理,便于升级维护; (3)大文件断点续传,支持批量大型点云文件上传,集中进行算; (4)关键工序监测,实现数字孪生。
扫描数据自动化处理:隧道扫描数据自动上传、自动处理、自动判定、自动输出。
扫描数据信息化管理:隧道基本信息、过程数据、过程预警、试验报告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扫描数据
系统特点
断面分析
欠挖/侵限造成欠厚,属质量管理红线问题, 超挖会产生安全隐患,增加工程量和建设成本,造成资源浪费,系统断面分析具备以下核心技术: a.实用性强,依据现有规范,考虑外放量等工程实际; b.精准去噪,自动剔除水管、风管、线缆等噪点; c.方便直观,断面多维度全方位展示; d.指导施工,分级输出欠挖/侵限位置坐标; e.闭环管理,分级给出施工建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体化模式。
钢架识别
钢架类隐蔽工程验收存在“以偏代全”的问题,无法真实反应钢架施工质量,系统钢架识别核心技术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a.型钢钢架、格栅钢架均精确识别;
b.钢架间距、横向位置、垂直度多参数检测;
c.钢架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施工质量一览无余;
d.质量永久追溯,验收和质量监督手段的革新。
厚度检测
欠厚会降低衬砌承载力,存在开裂、掉块等安全隐患, 现有厚度检测手段只针对关键测线部位,无法实现全覆盖检测,系统厚度检测核心技术具备以下优势:
a.多维展示厚度二维断面图与三维云图;
b.混凝土方量计算,判断衬砌脱空等;
c.分级输出欠挖/侵限位置坐标,反馈指导施工。
核心技术
CORE TECHNOLOGY
汕头湾海底隧道
系统全面纳入汕汕铁路施工工序统一实施,验证开挖断面超欠挖分析、初支断面分析、二衬断面分析、轴线偏差、钢架识别的五大功能算法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湖南浏阳天马山隧道特殊检查
天马山隧道位于浏阳市东南郊荷花乡,隧道施工起讫里程为K7+190~K8+055,运营桩号为K1291+855~K1292+720,全长865m。在直线上,纵坡为1.2%,朝出口为上坡,进出口洞口都处在竖曲线上。隧道建筑界限参照汽车一级专用公路山岭重丘标准拟定。行车道7m宽,路缘带为0.5m,两侧设人行道0.75m,建筑界限净宽为9.5m,本设计隧道内部轮廓净宽10.14m,净高7.00m(从路拱顶算起)。
昌景黄隧道(江西段)试验
昌景黄(江西段)试验,选定岭上隧道、东坞隧道、小麦隧道、高沙隧道进行系统试验。
项目案例